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6集课程复讲

华红霞学长

  
   一、学习提纲
    1、人的潜力开发有两把钥匙—孝顺和礼貌;
    2、做人标准是《弟子规》;
    3、“邪僻事,绝勿问。”,父母要做孩子的保护神;
    4、“将入门,问孰存。”延伸的意思是什么,存心在哪里;
    5、“易子而教”,在家庭教育中可取;
    6、“用人物,须明求”应注意的问题。

    二、学习报告
    1、人的潜力开发有两把钥匙—孝顺和礼貌。
    人的潜力跟冰山一样,大部分都被埋没了,如何把这大部分(95%)开发出来,有两把钥匙:第一把是“孝顺”,第二把是“礼貌”。孝跟敬是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。
    孝顺。古代舜王,他就是因为孝顺,所以智慧很高。不只智慧很高,还因为他的智慧跟德行赢得全国人民的爱戴跟推崇效法,所以他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得非常好。
    礼貌,它的本质就是恭敬之心。像蔡老师就是因为很有礼貌,所以认识卢叔叔,所以就能得到卢叔叔很多的的智慧跟经验,让自己的能力可以开发出来。人往往也是因为礼貌、恭敬才能遇到贵人相助、遇到好的缘分。 
    当然,这两把钥匙没有年龄限制,八十岁也行。孔夫子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只要明白道理,真正去做,这一生绝不空过。所以关键在于做到多少。

   2、做人标准是《弟子规》。
    蔡老师在课堂上曾向小朋友提问,什么是好心、什么是坏心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孩子的答案很多,比如礼让、孝顺父母、上课专心、对别人恭敬,做到《孝经》、《常礼举要》等;比如,欺骗别人、浪费、乱开玩笑等。总之,从孩子在看好心、坏心,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中都有是非善恶的一把尺,而这把尺的标准就是《弟子规》,等他们再按这样熏习个三年、五年,相信根基就可以扎牢,我们为人父母才真正能够高枕无忧。所以人生的投资报酬率要会算。

    3、“邪僻事,绝勿问。”,父母要做孩子的保护神。
    “邪僻事,绝勿问”。这就是指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过问,这样会污染自己的心灵。所以孩子所接触的人,接触的环境,甚至于接触的电视,为人父母都要相当谨慎。父母是孩子长大以前的两个很重要的老师,两尊菩萨,要好好保护他,不要让他受到污染。受污染以后,再要把它清除,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跟精力。所以要慎于始、要禁于未发,这就很重要。 
    同时,对于孩子的嗜好,我们也要适当的去引导,甚至于去主导。当你所让孩子从事的娱乐都是很健康,对身心很有帮助的,久了以后,孩子自然就很欢喜去接受。比方说去爬爬山、去露营,给他一些生活,给他一些历炼,这都是相当的好。透过这些好的娱乐,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心,孩子对意志力的锻炼,都可以在这休闲娱乐当中,一点一滴积累成长。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带着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走。

    4、“将入门,问孰存。”延伸的意思是什么,存心在哪里。
    “将入门,问孰存”。就是说我们要进人家的房间,首先一定要敲一下门,不然你很莽撞开进去,对人家非常无礼,所以先敲三下门。假如里面的人正忙,就会说,你先等一下;假如没事,就会说好,你可以进来。所以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,相处起来非常舒服,不会觉得唐突。 
    再把它延伸一下,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去作客, “将入门,问孰存”,还可以先问问看他家里有哪些人跟他一起住。当我们都清楚他的家庭情况、家人近况,比如他的母亲前一阵子刚好感冒,或者他妈妈喜欢吃什么,这些你都要平时聊天的时候留心听着,刚好时机成熟,要到他们家去。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买一点他母亲喜欢吃的到他家里,说:伯母,听说你喜欢吃橘子。这样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很好,也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所以当我们到朋友家里,能做到爱屋及乌,关心他的家人,那会一团和气。
    在和朋友交往过程中,我们要注重主动上门拜访他的家人,这样,当他的家人对你有所了解,会更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与你交往。比如像蔡老师,他高中有个很要好的朋友,好得不得了,是男生,结果他妈妈很担心。因为那个时候听说已经有同性恋的情况,所以他妈妈很担心他儿子会不会跟我好得太过分。所以,蔡老师也从这一件事情就体会到确实交朋友不只要跟他熟,还要跟他家里的人熟。 别人才放心。

    5、“易子而教”,在家庭教育中可取。
    易子而教,就是说,比如你的孩子每天都跟着你,有一些道理他听得很熟,反而会忽略掉。那刚好你很好的朋友也提醒他这个道理,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:原来不是我爸爸这么讲,叔叔也这么说。他这个态度就会扎下去。所以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常常一起学习,或者一起去爬山,让彼此的情谊很深厚,也让下一代都有很好的互动,就会形成一个环境的教化,互相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。相信自己也会觉得比较轻松,跟夫妻两个人教确实不同。

    6、“用人物,须明求”,应注意的问题。
    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,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,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,他顺手就拿来看一下。这时我们要适时把这个经文告诉他。
    当然我们大人也要做到,而且还要明白,这个“用人物”,有时不光光是拿来用,也指未经过同意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动。像上次课程提到的一家外商公司要招聘进入复试阶段,老板故意说,临时有事出去十分钟后回来。结果一出去,这些已经经过初试的年轻人就开始翻这些档案,后来全部没录取。他们都不知道“用人物,须明求,倘不问,即为偷”的道理,所以我们有责任把这些道理告诉他们。 
    而且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,你可不能,比方说把这一枝笔拿起来,这一枝借我好不好,这样别人说好也不对,说不好也不对。所以借东西不能这样借,借东西是要人家亲手拿给你,这样才礼貌。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?那他欢喜借你哪枝笔,让主人自己拿。所以在这些细节之处,我们也要保持为对方着想的心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2年8月31日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